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处理解决情况。
刘长根同时表示,在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实践基础上,将以出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规定为契机,不断完善督察制度体系,不断规范督察行为,保障督察工作风清气正。常纪文表示,该文件将促使地方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树立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绩观。
同时,督察也发现,一些地方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较多,一些地方及部门工作作风不严不实,推进整改时担当碰硬还不够,还有一些地方在推进督察整改时,一旦遇到发展与保护矛盾时,就往往以牺牲环境换取增长。促进党政同责一刀切应对督察将受惩处《规定》明确,对故意提供虚假情况,隐瞒、歪曲、捏造事实的,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等一刀切方式应对督察等情形,视情节轻重,对其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有关责任人,依纪依法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党纪处分、政务处分。常纪文同时表示,地方要解决环保问题,除守法以外,还要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方的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从发现涉气环境问题区域来看,因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省(市)煤改电任务量较大,发现涉气环境问题主要集中河北321个、山西90个。为全面了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地区等重点区域各城市煤改电工作部署、工作进展、配套电网改造、补助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生态环境部在本轮次强化监督定点帮扶中同步开展煤改电专项排查工作。
今天生态环境部发消息称,2019-2020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继续开展,5月22日-6月4日各工作组共检查煤改电村庄(社区)35948个,抽查67405户,检查企业(点位)9523个,完成核查任务3239件,发现环境问题460个。生态环境部要求,各个工作组要做到工作热情不减、力度不降、干劲不松,确保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这耽搁的几分钟使她错过了一班公交,她决定以后每天再早起10分钟。
张雪华认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后,最大的改变在于,把垃圾分类的责任明确到人,也就是源头分类,每家每户、每个单位都要承担责任。贴有蓝色标识的是可回收,黑色是干垃圾,棕色则对应湿垃圾。(文中上海居民为化名)。一个摄像头被安装在正对着垃圾房的位置,供未来的督查使用。
我们也在等新闻,看上海什么时候会有第一个因垃圾分类处罚个人的案例。2018年11月,习近平在上海实地了解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时表示,垃圾分类工作是新时尚。
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几乎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必要条件,保证能够用较小的人力成本来确认垃圾被正确地分类。混合垃圾时代,焚烧和填埋是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主流的两种处理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由于无人监督,附近的不少居民直接将混合垃圾投入干垃圾桶,有人则把垃圾袋直接抛在户外,那里本来放着一个垃圾桶,但在分类启动后被移走了。
作为垃圾分类志愿者,整个6月,她在家自学了乡镇发放的各类材料,迎接未来每周两三天一早一晚的值日,和一名搭档一起,她站在垃圾投放点旁注意每个前来者,在必要时打开他们的垃圾袋检查。据新华社报道, 2016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运输干湿垃圾不同的清运车驶过你面前。这年3月,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全国46座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到35%以上。
在普陀区,紧挨着的三个小区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我关注着这件事,希望上海抓实办好。
在那里,迎接她的是众多志愿者,他们为她的垃圾称重、留下她的手机号码、询问她是否注册了垃圾分类小程序。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入正式实施期,意味着强制垃圾分类时代的到来,制度向严格的那端滑行。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创始人毛达认为,垃圾分类牵扯面巨大,涉及城乡垃圾清运系统和处理模式的更新换代。针对单位的处罚更为严格,若拒不执行分类规定,最高会被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处罚。一名还不太在意垃圾分类的市民对《财经》记者说。翻垃圾桶现在是他的日常任务,但主要是检查企业和大型餐饮业的情况,且真正罚款的很少,因为只有在个人和单位拒不改正的情况下才能够罚款。在过去几个月,张贴宣传品、向居民家中发放分类垃圾桶、招募和安排志愿者,成为许多社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告诉《财经》记者,东部某城市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厨余运送到专门的厨余垃圾处理厂,加工后生产出了肥料,但由于缺少销路,肥料又被送回了垃圾焚烧厂。
比如,可回收垃圾及部分有害垃圾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占生活垃圾总量一半左右的厨余垃圾,可用来堆肥还田、转化为沼气后发电。对退休赋闲在家的川沙镇居民王芸清来说,7月1日会是她的又一个上岗机会。
比如说,以上海市嘉定区的一个小区为例,尽管由同一家企业收运,但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去向明确不同,分别去往上海环兴资源有限公司、嘉定区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委托第三方统一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条件、末端处理工艺不同,分类情况千差万别。
垃圾分类前夜今年6月对上海的意义与以往不同。末端处理准备好了吗6月底,居民胡善林在家尝试垃圾分类两天后放弃了。
面对种类繁多的生活垃圾,不熟悉这套政策背后逻辑的居民,很难准确判断每一个生活垃圾所属的类别。胡善林有些沮丧,他感到自己的认真不会有什么作用,如果分好类的垃圾最后依然被按老办法处置的话。在很多地方,湿垃圾被称为厨余垃圾或有机垃圾,干垃圾则被称为其它垃圾,也就是除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以外的垃圾。上海市强制垃圾分类后,会有大量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分出来,现有的分类处理设施配套是否能经受住考验,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名居委会干部介绍,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在4月初就开始了,但他们依然会请清洁工在志愿者不在时多留一段时间,帮助居民做分拣。胡善林的想法不仅是现在,也是过去不少居民对垃圾分类结果的担忧,垃圾处理产业链的完善正在消除这些困惑。
不同于以往,这项制度的重要推力来自高层。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曾表示,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比如日本,生活垃级分类细致,有些地方高达30多种分类,500多项条款。垃圾桶被拖走之后,村里还会再度检查,如果不合格会重新分类。
一名上海的城管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热身20年的垃圾分类终于进入快跑道。《财经》记者6月底在上海多个区县走访时看到,不少小区开始推动这项制度,但步调并不一致,许多还没有严格执行。2019年6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进行了专章规定,并提出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但它无法防止的是,小区深邃处的一处绿化带旁边,臌胀的黑色垃圾袋和白色塑料袋倒在地上,即便旁边摆放着明显的警示牌。你在这个六七月之交的上海醒来,迎接你的不只是黏腻的梅雨季节,还有你每天必须面对的垃圾分类,并迫使你大脑运转,偶尔使你拿起手机查询,玉米棒、果核、小龙虾、珍珠奶茶、猫砂、蟑螂屋或许恍然大悟,或许似懂非懂。
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研究员张雪华认为,垃圾分类之所以提了20年仍无明显效果,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责任在哪儿,没说具体要分成什么样子,没强制性,更像是一个建议。湿垃圾桶在四色垃圾桶的最左侧,挨着新建的洗手池。
6月28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有官员称,全市已完成1.3万个分类投放点改造,完成率75%。分类垃圾桶在超市里被摆在显眼处。